来源: 作者: 发布日期:2020-06-03
注:来源于普法栏目平台
昨天的总理记者会,感触最深的,是总理的这几句大实话:回想改革开放之初,大批知青返城,就一个“大碗茶”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。前两周我看到报道,我们西部有个城市,按照当地的规范,设置了3.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,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,如果没猜错的话,这个城市,就是成都。昨天,朋友圈刷屏了,大家更多的是感慨,发自内心的感慨。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,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,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,一个月1000块的收入,这在北上广深,或者说,这在很多城市,都是是无法想象的,但这就是现实。
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国,这不假:中国GDP仅次于美国,这也是事实。很多外国朋友来到北上广,惊叹中国比很多欧美城市还要富裕,这也不只是恭维。但北上广是一个中国,走出中国城市,就是另一个中国。中央看到了问题,非常严峻的问题。困难可以说是空前的。但最关键的,是怎么办?总理说了四个字,民生为要。发行特别国债,扶持中小微企业,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,保就业。这两天,刷屏的另一条新闻,就是中央文明办的新规: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,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,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、马路市场、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,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、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。一句话:鼓励各地给占道经营、马路市场、流动商贩提供方便,这既有助于疫情防控,也在释放更多生存空间。
曾几何时,为什么城管对商贩的追撵,老百姓都十分反感?这些经营活动,在一些城市被列为低端行为,被各种取缔打击,时不时还会引发一些街头恶性冲突,尤其是一些打砸小摊小贩的场景,让人看得真是特别难受,感叹民生之多艰。但是摆地摊,这不仅体现一个城市烟火味的问题,更关系到很多老百姓生存吃饭的问题!至于市容市貌,交通秩序,都不能因此因噎废食。确实,这种活动会带来某些杂乱,在某些城市管理者眼里,这与他们追求的现代城市格格不入。但他们错了,真的错了,烟火气仍是一个城市的底色,高楼大厦绝不是现代。一些城市一刀切禁绝的结果,是很多城市普通人生活的不便,还有很多普通人就此失去了糊口的饭碗。这是懒政!杂而不乱,更考验的是他们的城市管理水平;如果一刀切,最后就是城市外表看似光鲜靓丽,但实际成了一座毫无活力的“死城”。中央看到了问题。不变不行,尤其在当下疫情背景下,变更显得迫切。小小一个变化,就增加就业10万个,背后是10万个家庭的生计。这样的变化,不仅仅发生在成都,还发生在兰州、杭州等很多中国的城市。目前,成都市已经设置临时占道摊点、摊区2234个,大型商场占道促销点82个,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17891个,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,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%。
“地摊经济”确实给穷人提供了一个上升的路径。鸡毛换糖进一步激活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,这一模式的推广,让众多小商家积累了原始资本,也才有了后来义务乃至全国中小经济体的繁荣。同时,地摊经济,培育初级企业家的摇篮育婴床,前几年,兰州市严管,城管和摊贩之间甚至出现了恶性事件,带来了严重的后果。可以说,地摊经济的灵活模式,成为了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。摆地摊,关乎的是底层生活。相比全社会水漫金山式地几个亿、几个亿发所谓“消费券”,要有效的多。在清明上河图长卷中,挑担的、支摊的、吆喝的……地摊经济构建了北宋经济的繁荣,也是这烟火气息让清明上河图成为了传世佳作。
在疫情之下,互联网直播卖货成为了新生代商户自救的利器,但对于一些年岁较高,没有太多互联网接触经验的人来说,他们最倚重的还是推着小车或者挑着担,找上一块空地,胆战心惊的经营一整天。在这个时代,除了看到那些利用了新技术手段能够抢先一步的新生代,还需要等等那些采用传统手段走得慢,落后的老一代。只有让这两者都得到良好发展,整体社会才会更加平衡进步。以允许摆摊为标志的放松管制,起码让普通人能够自食其力,哪怕是做小生意,摆个小摊,都不至于陷入“没钱没吃的”窘境。以此类推,允许公众有更多的创业自由,取消各种“条条框框”,我们的城市才会有更好的发展。既然是人间,就离不开烟火。
总理的数据,是大实话。
关注弱者生存与发展,方能体现城市的温度与文明。
地摊虽小,体现的是劳动者的拼搏,体现的是底层生活的艰辛。应该说,不少小摊小贩属于城市的弱势群体,他们需要生活,需要养家糊口。他们没有选择“等靠要”,没有向政府伸手,也没有去破坏社会、危害社会,而是希望靠自己的双手,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以足够的宽容与空间?一个城市,不能只为强者服务,而要更多体现关心弱者的温度。
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,从来不在于大楼有多高、广场有多大,而体现在具体的民生细节,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包容上,这才是一个城市的温度格局。
上一篇:员工犯罪应当通知其单位